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

4.30“國際不打孩子日”,爸媽們知道嗎?

):4.30"國際不打孩子日",爸媽們知道嗎?

昨天是"國際不打小孩日",親愛的爸媽,你們和國際接軌瞭嗎?

現在傢長還用棍棒這些"教育神器"嗎?孩子不聽話,怎麼去教最科學?

核心提示

4月30日是"國際不打小孩日"。"還有這個節日?沒聽說過。"——想必這是大多數人的反應。這個節日是"舶來品",從1998年到現在,已經走過瞭16年,雖然它依然是個"冷門節日",不為大多數人熟知,但這個節日所倡導的理念——反對體罰兒童,在我國卻是個熱門話題。就在4月29日,有媒體報道,北京一幼兒園女老師長期毆打多名幼童,還威脅孩子不許反抗,監控視頻一曝光,輿論嘩然。面對孩子不聽話,打還是不打?棍棒教育的度在哪?今天我們不妨來說一說、議一議、學一學。

說一說

打還是不打這是個問題

打過一次有效果,就常用這招

人物:傢長劉先生兒子11歲小學五年級

講述:我其實是不贊成打小孩的,但總有忍不住動手的時候。孩子8歲以前都是爺爺帶,老人總是比較寵孩子的,平時都是要什麼給什麼地哄著。我那時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,直到老爺子回老傢後,我們自己帶孩子時才發現孩子很不聽話。第一次打孩子應該是在他8歲的時候,是因為開傢長會時老師和我說,兒子不愛學習,還愛和同學動手,不尊重老師,回傢後我氣不打一處來,就動手朝他屁股打瞭幾巴掌,孩子大哭瞭一場。經過這一次,覺得有點效果,後來隻要我一說:"想挨打是不是?"孩子一般就會乖乖做作業,在學校的行為也收斂瞭。真正動手打孩子的次數不多,"威脅"倒是經常的事,沒辦法,有時候孩子怎麼說都不聽,就忍不住想揍一頓。有時候想想,"棍棒教育"也是有效果的,要不怎麼會有"三天不打,上房揭瓦"、"棍棒底下出孝子"、"嚴師出高徒"這樣的古語呢?

打罵讓孩子和我越來越疏遠

人物:傢長黃女士兒子8歲小學三年級

講述:孩子還是能不打就別打,打肯定會有效果,因為沒有不怕打的孩子,但是孩子被打多瞭性格會變內向、和傢長疏遠。我就發現我兒子出現這樣的情況。愛人平時工作忙,兒子從小就跟著我,和我特別親,後來慢慢發現他不那麼黏我瞭。我才意識到,是孩子怕我。去年有一段時間,工作不順心,傢裡煩瑣事也多,我脾氣也特別不好,遇到孩子淘氣、頂嘴,或者老師說孩子在學校不聽話,就特別容易上火,一般都是教育一通,要是說也不聽,就會忍不住打幾下。當然,打隻是教育的手段,不會下多重的手,但孩子每次都大哭一場,哭過後就很少在同一件事上犯錯。後來我意識到孩子很怕我,一看到我生氣,哪怕不是因為他,他也會在一邊不敢吭聲,我一走近他就會以為我要打他,趕緊跑開。現在,孩子做錯事我不會罵他瞭,更不會動手,也很少在孩子面前生氣,我要在他心裡重新樹立起慈母的形象。

議一議

"棍棒法"到底管不管用

"狼爸""虎媽"成功瞭

對於"棍棒教育法",傢長們各有各的見解,尤其是常有"狼爸"、"虎媽"的成功經歷見諸報端。著名的"狼爸"有2011年媒體報道的蕭百佑,簫傢三個孩子都進瞭北大,蕭爸出瞭《所以,北大兄妹》一書,寫的是自己如何將兒女"打"進北大的。"狼爸"聲稱自己遵循中國古禮,不僅要讓自己的棍棒之下出孝子,還要在棍棒之下出才子,他在書中大贊"藤條是個好東西,打瞭不傷筋骨,但絕對疼,疼瞭才能記住!"此外,著名的"虎媽"蔡美兒是美籍華人,耶魯大學的教授,她的教育方式不是打皮肉,而是嚴厲到苛刻,還列瞭十條禁止性傢規。"狼爸"、"虎媽"看似極端的教育方式,都收獲瞭不菲的教育成果,孩子都很優秀,這也因此成瞭一些贊成棍棒教育的傢長的"榜樣"。傢長雷先生認為,"狼爸"、"虎媽"遵循的教育方式獲得瞭不一般成就,說明是有道理的,"我覺得棍棒也是管用的,但要打得'科學',而不是暴打。"

棍棒教育個案未必可借鑒

"我沒打過孩子。"傢長李女士認為,狼爸虎媽是不可復制的,並不是所有的傢長都可以像他們一樣,如果孩子做錯事瞭,她會選擇拿棍子拍桌子,鎮住他,而不是直接打他,孩子意識到媽媽生氣瞭,就會收斂,事後再跟孩子分析他哪裡不對,媽媽為何會生氣。

盧女士的女兒今年10歲,對於孩子犯錯,她從來不會打罵,她認為打罵孩子可能會解決眼前的問題,卻給孩子的成長留下大隱患,創痕會伴隨孩子一生。暴力教育能讓孩子變順從,卻不會讓孩子變聰明和懂事。通過打罵來促成孩子學業進步,結果隻能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,如果孩子從傢長那裡感受到的是屈辱,體會到的是自卑,學到的是粗暴,那麼激起的是逆反。

學一學

孩子不聽話該怎麼辦

教師:懲罰孩子要分階段

北京大學南寧附屬實驗學校侯老師表示,現在孩子的法律意識很強,"我最近和傢長聊天發現,孩子在傢和父母頂嘴,父母打瞭孩子,有的孩子竟然說要報警。"她建議,孩子犯錯打罵,要分年齡階段,像低年級的孩子,很多是無意識行為,如犯一些原則性的錯誤的話,可以進行適當的懲罰,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;如果上瞭小學五年級以上,用打罵的形式進行教育,這樣的效果不好,應以口頭教育為主。

教育專傢:建設性教育很重要

南寧市教育局關工委副主任楊春成表示,"棍棒出孝子"是時代的產物,他建議傢長應慢慢接受"建設性教育",而不是"糾正性教育",應該在孩子沒有發生逆反行為和心理的時候給予制止。很多孩子有逆反心理是因為思維有些極端,不能吸收合理的意見。這個時候就要進行培養教育,培養孩子的思維,讓他們具有包容性。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沒有聊天習慣,那麼面對孩子犯錯就會束手無策進行打罵,這是錯誤的。在這個過程中,父母要與孩子多多交流和溝通,建立"親子關系",平等交流才重要。

心理學傢:傢長要敢於認錯

國傢二級心理咨詢師、12355青少年咨詢臺特約顧問李耕巖說,父母在教育過程中打罵孩子,雖然說受傷的身體容易愈合,但是心理的傷害難以徹底愈合,也許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,甚至有傷害的記憶。"很多父母打孩子其實是在發泄自己的情緒。"李耕巖建議傢長不要以教育的名義去斥責和打罵孩子,把孩子當成出氣筒,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,也要敢於認錯,不要高高在上,要和孩子一起成長。

名詞解釋

"國際不打小孩日"的由來

"國際不打小孩日"(每年4月30日),由美國反體罰組織"有效管教中心"1998年發起的。節日通過各種活動,宣導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念。全世界已有上百個國傢其民間組織參與此盛事。在美國,尤其是在一些拉美、亞裔移民傢庭以及一些收入比較低,受教育程度比較低的黑人傢庭,打孩子的現象相對於白人傢庭來說還是比較普遍的,甚至存在嚴重的虐待、性侵等情況。正是因為美國的確存在虐待孩子的情況,美國兒童人權組織有效管理中心發起瞭反對體罰兒童的運動。

知多點

那些冷門的國際節日

國際左撇子日:1976年8月13日是第一個國際左撇子日。

世界廁所日:每年的11月19日為"世界廁所日",節日的設立讓一直難登大雅之堂的廁所問題受到全世界的關註。

世界問候日:每年的11月21日為"世界問候日",現在已有146個國傢響應"世界問候日",成為一個全世界祈禱和平的節日。

世界微笑日:每年的5月8日訂立為"世界微笑日"。世界微笑日是唯一一個慶祝人類行為表情的節日。

世界牛奶日:每年五月的第三個星期二為"國際牛奶日"。

世界動物日:每年的10月4日為"世界動物日"。



Orignal From: 4.30"國際不打孩子日",爸媽們知道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