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子商務不僅僅改變瞭城市中工業商品的生產與消費,同時也正悄然改變著中國的農村。日前,阿裡研究中心在中國"淘寶村"現狀調研報告中指出:截止到2012年,淘寶網(含天貓)上正常經營的、註冊地在農村(含縣)的網店數為163.26萬個,其中在村、鎮一級的淘寶網店總數已經達到59.57萬個,經營農產品的網店超過26.06萬傢。
14個"淘寶村"浙江占4席
阿裡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亮透露,目前在國內已經發現瞭14個大型的"淘寶村",包括山東博興灣頭村、河北清河東高莊、浙江義烏青巖劉村、浙江臨安白牛村、福建龍巖培斜村、廣東揭東縣錫場鎮、江西分宜雙林鎮等,分佈在浙江、河北、江蘇、山東、廣東、江西、福建等地農村地區。
陳亮表示,僅這14個村子的淘寶店總數就超過1萬傢,年銷售總額超過50億元,拉動的直接就業人數超過4萬人。
記者關註到,這14個典型的淘寶村中,浙江就占瞭四席。其中,浙江義烏青巖劉村,村民們在淘寶上開瞭2000多傢網店,主導產業為小商品,去年的銷售額高達15億元;浙江縉雲縣北山村,在淘寶上開瞭100多傢網店,主導產業為戶外用品,去年的銷售額為6000萬元;而臨安白牛村的網店主導產業為堅果炒貨,松陽縣大東壩鎮的主導產業則為簡易衣櫃,去年銷售額均超過上千萬元。
開網店引來80、90後返鄉潮
"80後"胡偉是山東"草柳編織品之鄉"博興縣灣頭村最早開淘寶店的"傳奇"人物之一。在2005年時,胡偉的工作是在縣城修摩托車,雖然工資還不錯,但總覺得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。2006年時胡偉有瞭孩子,同時也試著開瞭淘寶店,在接到瞭幾單生意後,他覺得做淘寶還挺"靠譜",並開始專職開網店。到2008年時,胡偉就已經靠開網店賺來的錢買瞭棟房子。
胡偉等少數年輕人開網店賺錢的故事很快在灣頭村傳開瞭,2010年,村民賈春建、賈實鋒和他的20多個常年在外打工的"小夥伴"集體從原來的工地上辭職,回到傢裡專職開淘寶店。目前,這20多個人中已經有8個以上做到瞭皇冠店鋪以上,其他的都是5鉆左右,年交易額都能達到100萬元左右。目前其中的大部分人買瞭車,修瞭房,整體感覺就是"幹淘寶比打工好"。
村子裡年輕人開淘寶店的傳奇也刺激著更多人返鄉,同時還吸引瞭一些來自陜西、濟南的外地創業者來到這裡。
"淘寶村"在競合中升級
電子商務一方面增加瞭農民收入,另一方面也加快瞭農民接受網購的進程,促進瞭農村內需的高速增長,以江蘇沙集鎮為例,2012年沙集在實現12億元網絡銷售額的同時,當地網購消費額也高達上億元;而河北東高村地區的農民網商"淘寶"賺錢之後,幾乎傢傢戶戶都"買車買房"。
在直接增加鄉村民眾收入、改善農民生活消費現狀的同時,"淘寶村"還帶動瞭當地其他產業的發展,並形成良性循環的商業生態。以山東博興縣灣頭村為例,目前村子裡已經吸引瞭超過20傢快遞公司,還有3傢專門采集蒲草的原材料供應商,3傢銀行,各種五金、佈藝、木材、包裝材料商傢,另外加油站、賓館等配套設施也一應俱全。而在江蘇沙集鎮、義烏青巖劉村等其他"淘寶村",還有包括代運營商、培訓服務商等業態的出現。
數據顯示,目前我國有70多萬個行政村,農村網民總人數超過1.65億人,發展潛力巨大。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主任邱澤奇教授認為,"淘寶村"未來的發展取決於兩大關鍵因素:農業的市場化程度和農民的現代化程度。未來,鄉村地區的農民能否快速跟上技術、信息等方面的發展節奏,是否會受到鄉村地區信息化、物流等條件的制約,將決定未來淘寶村"發展還是消亡"的走向。
Orignal From: 國內已發現14個"淘寶村":引來80、90後返鄉潮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