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日,美國"機遇"號火星車在奔赴新工作地點的途中度過瞭10歲"生日"。美國航天局一大早就在推特上向這輛頑強的火星車表示祝賀:"'機遇'號,10周年快樂!"
2003年7月7日,"機遇"號追隨先行一個月的"孿生兄弟"——"勇氣"號火星車,從地球發射升空踏上去火星找尋水和生命存在蹤跡的征程。2004年1月25日,"機遇"號成功登陸火星。
人們沒想到"機遇"號會幹到如此"高齡":設計工作壽命僅3個月,實際工作時間10年。10年後,"勇氣"號早已陷入沙地失去聯系,而"機遇"號仍"老有所為"。雖然目前在火星表面活動的還有新一代火星車"好奇"號,但"機遇"號"老兵不死",仍在不斷前進。
大約6周前,"機遇"號從停留瞭22個月的約克角出發,奔向2公裡外的新目的地索蘭德點。"機遇"號在火星登陸至今已累計行駛超過36公裡,超過"阿波羅17號"月球車1972年創造的美國探測器外星行駛距離紀錄(35.744公裡)。因此,"機遇"號現在跨出的每一步,都在創造著新紀錄。
"機遇"號目前距索蘭德點還有不到800米。這是一個朝北的斜坡,可為"機遇"號在火星冬季提供庇護,並方便太陽能電池板充電。如果"機遇"號能撐更久,也許有一天會打破蘇聯"月球車2號"1973年在月球表面創造的人造探測器外星行駛距離紀錄(約42公裡)。
行駛距離隻是一個數字,更重要的是,"機遇"號火星探索成果也頗豐。就在上個月,"機遇"號發現火星上曾存在"可飲用的水"。專傢說,"可飲用的水"是"機遇"號10年來"差不多最重要"的成果,因為這是可能支持生命存在的水,與以前發現的酸性水完全不同。
然而,對"機遇"號而言,這10年並不輕松。它曾陷入沙地兩個多月,在地面人員的操作下一厘米一厘米地蠕動才擺脫困境;太陽能電池板由於受到火星沙塵暴侵襲再也無法充滿電;一隻輪子不再能靈活轉動,走路"一瘸一拐";它也顯現出其他"老年"特征,比如閃存芯片老化,機械臂有點"關節炎"。
"機遇"號的任務將於什麼時候終結?沒有人能夠預測。鑒於火星環境惡劣,"機遇"號隨時可能遭遇災難性故障,"機遇"號項目經理約翰·卡拉斯說:"每一天都是額外的收獲!"
Orignal From: "機遇"號火星車,10周歲快樂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