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

蘋果那些“病態美”鼠標

):蘋果那些"病態美"鼠標

摘要:蘋果在積極研發新的鼠標形態,有可能為鼠標配備陀螺儀及重力傳感器。

在過去的20年裡,蘋果公司的硬件一直在不斷征服著每一個消費者。或許是因為公司集結瞭諸如喬佈斯、喬納森這些擁有出眾品味的天才,才讓每一款Mac、顯示器、iPhoneiPad都那麼受歡迎,也營造出瞭蘋果獨一無二的風格,這在數碼科技圈還是比較少見的。

相對來說,蘋果的鼠標沒有其他產品線那麼耀眼,同時更多時候是在突出一種"病態美"。從1983年的Lisa鼠標開始,蘋果就試圖改變鼠標這一最常見的輸入設備。雖然從使用角度來說,一些蘋果鼠標可以用"噩夢"來形容,但是它們也充滿瞭蘋果式的創新元素。

早期:單按鍵設計外型各異

在PC制造商試圖給鼠標添加更多按鍵來實現更多操作時,喬佈斯則反其道而行,認為多按鍵是一種額外的負擔,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,蘋果鼠標都采用瞭單按鍵設計。

從1983年隨Lisa電腦附贈的鼠標開始,後續的Desktop Bus Mouse、Desktop Bus Mouse II、USB Mouse、Pro Mouse,單個按鍵幾乎是相同的設計元素,配合當時的Mac系統,能夠實現相當直觀且易用的操作感受。當然,大膽的外形設計也一直是蘋果所推崇的,但並非都能提供良好的使用感受,比如"臭名昭彰"的球型鼠標USB Mouse等。

中後期:材質外形改變加入觸摸體驗

與其他公司類似,蘋果鼠標在中後期也經歷瞭巨大的轉變,從上世紀90年代初常見的半透明塑料材質、逐漸采用電容式玻璃材質,並啟用瞭激光跟蹤技術,極大地改變瞭鼠標的產品形態。

當然,這裡面肯定擁有一些失誤的部分,如最著名的"衛生巾"鼠標Magic Mouse,使用瞭多點觸摸電容玻璃材質、隱藏式按鍵,完全取消瞭滾輪,看起來非常魔幻。但是,由於鼠標高度太低、機身較重,使用起來並不舒服,這導致瞭它成為瞭一款中看不中用的鼠標代表。之後,蘋果又推出瞭觸摸板外型的Magic Trackpad,可以為iMac一體機實現手勢化的操作效果,對後續蘋果Macbook產品的觸摸板體驗提升具有積極意義。

顯然,蘋果鼠標的一個問題是過於強調工業設計,比如曾經球型的USB Mouse和現在的Magic Mouse,手感都不是很好;反觀微軟、羅技等廠商,雖然通常采用瞭傳統的外型設計,但是更適合長時間使用。

未來:兼顧實用性與新技術體驗

自2009年推出Magic Mouse、2010年推出Magic Trackpad之後,蘋果便沒有再更新自己的鼠標產品,這與公司將戰略轉向iOS等觸摸屏設備有關。但根據相關專利顯示,蘋果也在積極研發新的鼠標形態,有可能為鼠標配備陀螺儀及重力傳感器,實現微妙的動作識別功能,實現更豐富及易用的操作。但無論如果,我們希望新鼠標在實現新技術的同時,能夠更加註重人體工程學設計。



Orignal From: 蘋果那些"病態美"鼠標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